楚辞


Wikipedia 维基中文 免费百科全书Download this dictionary
楚辞
楚辞是一种文体,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開啟了中國史詩上的第二個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國踞南,蠻夷之國;文化來源,與周同受殷商影響。楚莊王時,楚國勢力急張,以北進取;南北文化,水乳交融,中原高度的思想文化大大地為楚國吸收。到了戰國時代,南北文化之滙更顯,《詩經》移植於南方足可證。當時楚國君臣上下,說起話來,詩經朗朗;此等移植,開始之時,多用於外交辭令,後來滲入楚文學,感染文人的思想。關於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


访问 Wikipedia.org... 网页


本文章的材料选自维基百科(R), 并有 GNU 免费文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