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調


Wikipedia 维基中文 免费百科全书Download this dictionary
黄梅戏
黄梅戏,舊稱黄梅调采茶戏,是中国六大剧种之一,原为安徽省安庆市一带的地方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對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揚名海外。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后传入安微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曾被称为“怀腔”,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微剧的音乐、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演出了大戏。黄梅戏大戏基本上由小戏,折子戏发展起来的。小戏多用各自独立的唱腔;大戏有平词,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访问 Wikipedia.org... 网页


本文章的材料选自维基百科(R), 并有 GNU 免费文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