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韻


Wikipedia 维基中文 免费百科全书Download this dictionary
切韻
切韻》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韻书,是在隋文帝開皇(公元581—600年)年间,陸法言的父親陸爽在朝廷作官時,由陸法言執筆把劉臻顏之推、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魏彥淵這八個當時的著名學者到陸法言家聚會時討論商定的審音原則記下來,于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編寫完成的。

《切韻》原書久佚,現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韻》原書(傳寫本)的片斷和一些增訂本。但其系统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韻》中流传至今。近世也陆续有该书的残本出土,得以与《广韻》相印证。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参见四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稱為韻紐),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学界普遍认同,《切韻》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韻》,甚而《集韻》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后两者復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韻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但这个“切韻音”应该如何理解呢?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当时某地,譬如洛阳的实际语音。但也有学者认为,陆法言是河北人,颜之推是山东人。陆法言《切韻序》又说:“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韻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


访问 Wikipedia.org... 网页


本文章的材料选自维基百科(R), 并有 GNU 免费文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