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行星重定義


Wikipedia 维基中文 免费百科全书Download this dictionary
2006年行星重定義
冥王星1930年被發現後,人們就一直認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21世紀初期,先後發現了至少三顆類似其他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物體,其體積也與冥王星相近。這導致激烈爭議,或者將新發現的物體列入正式認可的行星列表,或者將某些舊有行星從列表中移除,如此才能確保行星定義的前後一致性。2006年,有關2003 UB313的歸類及命名問題引發更多爭議,使行星定義問題愈發白熱化。

國際天文聯會內對行星定義的分岐促使不同方案產生,意圖消弭行星定義的分歧。這些方案均旨在於原有的九大行星中加入其他太陽系內的天體。這項決議案被命名為Resolutions 5A, 5B, 6A and 6B for GA-XXVI。國際天文聯會的成員在2006年8月24日捷克布拉格投票決議。最後的決定令到一向被視為九大行星中的異類——細小、偏遠、軌跡古怪的冥王星被剔除大行星之列,和其餘幾個天體被列入矮行星

在最初的方案中,行星重定義會使九大行星之列中增加三個成員:穀神星卡戎2003 UB313。原來以為這個使行星數目增多方案在會議中經過更多觀察和討論會被天文學家接受,但是此方案在8月22日的兩個公開會議中受到很大的打擊。當中的主要原因,相信是有不少天文學家表明:若把行星的定義放寬,那符合新定義的行星數量將不止是12個,而很可能會超過35個,當中大部份會是位於柯伊柏帶的矮行星。威廉學院的Jay Pasachoff在兩個會議中均有出席,會後他表示可在史上記載當日為「冥王星丟失日」。


访问 Wikipedia.org... 网页


本文章的材料选自维基百科(R), 并有 GNU 免费文件许